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从择校看基础教育治理失误

发布时间:2016-09-18 10:21:35

浏览量:

分享到:

    没有完美的办法,但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文化以及社会制度,实事求是以“机会均等”为核心,找到治理择校的现实办法,考试应该是选项之一,不应完全排斥

  在民办中小学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巨大而强烈的择校冲动下,我们绝不应该简单套用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教育治理的思路,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的国情、文化,探索自己的择校治理,拿出一些接地气的政策与办法。

  在择校等教育治理上,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种需求是强大的、真实的,甚至是疯狂的,一个阶段也不可能改变,这是我们择校治理的基础判断。美国的公办学校入学治理上,实际上是不存在这种庞大而冲动的需求,也不承认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因此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只能绝对地按居住地走。

  如果我们承认这种需求有其文化的合理性、现实性,也是强大的,但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供给方即最好的学校,几乎都是公办学校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办。

  显然不能采取不允许在公办学校上择校,把家长逼到用钱买学区房择校这一条路上。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办学校择校(事实上这些年也没有完全杜绝),在择校的治理上要保公平正义,我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需要解决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至少应该通过多种公开形式的均等,而不能只是钱的均等。在这些均等方式中,其中有一条可能就是通过成绩筛选,也是最现实的一条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吻合中国文化的一条道路。

  通过考试择校,给了更多没有权、没有钱的人一个可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恰恰可以有效地把学生负担降到最低(后面专门解释)。

  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考试择校的办法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公开的意见征求。如果为此需要修法,为什么不可以把错误或者不适合国情的法律修改一下?

  考试只是手段,任何考试与负担都没有直接关系,考试也不是和义务教育本身对立的,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画地为牢

  当然,有很多专家听到这儿会马上跳起来说,义务教育是不允许有考试选拔的。

  为了确保每一个人读书的权利,的确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允许以考试为选拔方式的,但反对的前提是以考试筛选受教育权。在已经充分保障入学权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做一些筛选并不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美国在公办中学中有天才生的筛选,就是依靠测试完成,英国、新加坡也都有类似的分类测试,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在承认人的差别基础上,进行不同方式与节奏的教育。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措施的认知上,我们还必须破解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混乱的逻辑。即负担是因为有考试,有考试就有负担,有考试就必然加重学业负担。

  负担首先是一个心理感受,喜欢玩游戏,连续玩三天三夜可能也不觉得累,不觉得是负担,但是如果不喜欢游戏,玩3分钟都是负担。其次,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精英、栋梁,无论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必然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客观上负担必然要比一般人重,天经地义。也就是说,绝对的负担,从本质上讲,是和自己的期望定位有关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有考试就有应试,想要好成绩必然就需要付出更多,这些负担从本质上和有无考试、考试的难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如果你只是想得0分,怎么可能有负担?如果你想得第一,无论什么考试,多容易的考试,都会有压力、有负担。

  目前中国的教育现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统一的选拔考试不是增加了负担,恰恰是最有效的减负手段。

  目前中小学负担的重灾区为什么是小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学校为了招到好学生,以各种名目变相测试,为了上名校,家长孩子不得不去上各种“坑”班、特长班,参加各种竞赛,导致负担大幅度增加。初中升高中是公开考试,高中考大学是公开考试,这把考试的尺子是明确的,也只有一个,负担反而大幅度降低。

  好未来(学而思)的收入结构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其收入的核心是小学培训,而不是中考、高考,为什么?新东方最新财报也显示,其传统的主营业务,托福等留学培训已经退居二线,中小学培训已经占了50%以上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我们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恰恰催生了这一批上市公司,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

  与此相关,我们还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全面否定打击甚至肢解公办名校的问题。一个主流观点认为,正是它们的存在加剧了资源不均衡与择校的问题。我这里想反问两个问题。第一,肢解了名校,能否达到资源均衡的目的?显然,是不能的。第二,肢解了这些名校

  后,中国的精英教育怎么办?未来中国的发展依托什么?英国20多位首相出自伊顿公学,奥巴马、布什、比尔·盖茨,哪个不是私立学校毕业的?清华大学培养了近300名部级干部,遥遥领先于全国2000多所高校。任何国家的建设发展,精英教育体系都是关键。

  教育改革不能屈服于道义正确与理论正确。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更是一种担当

  美国的教育体系与治理政策,是与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直接关联的,我们绝不能盲目照搬。比如其公办学校不让择校,是基于私立学校的发达,给择校提供了更多选择。公办学校不搞精英教育,也是基于其精英教育在私立体系中的存在,不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当下的中国不同,我们和美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观念与习惯不同,盲目照搬,不仅不会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而且会破坏甚至摧毁我们自身已经形成的体系与优势。比如我们存在于公办体系中的精英教育体系。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改革,不要学习借鉴,而是要搞清楚核心问题与矛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事求是,结合中国的文化、制度,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在择校治理上,只要抓住了机会均等这个核心,结合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中国人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择校治理思路与方案。

  择校等许多教育治理上一些政策的出台过程,大多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名人专家动辄以应该如何,言必称美国怎样,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与压力,最后直接影响了决策,即遵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治理措施,而忘记中国的国情文化与制度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关决策部门更需要有勇气与担当,绝不能屈服于一些理论正确与道义正确——而这些理论正确,恰恰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与社会治理制度的理论正确,往往可能不适合我们。就如前些年一些城市学习美国搞咪表停车,闹出大笑话。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屈服于舆论误导与裹挟。教育是一个专业问题,教育治理更是区别于专业研究是一个管理问题,即便你是教育专家,也未必是懂得教育治理、教育管理的。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很多名人专家喜欢以自己的感受与个案谈教育,批判教育,为教育下指导棋。搞金融经济的、搞自然科学的,甚至连搞漫画的、写小说的,都纷纷大谈教育,而这些名人大家的言论往往会因为其社会影响而不断放大,形成舆论压力,进而误导教育的治理。

  我们一定要清楚,专家、院士、名人、作家,只是在某个限定领域的专家权威,并不是哪个行业专业都懂的,也绝不是你当过家长,当过学生老师,就认为自己懂教育的。我们教育决策部门与具体管理人员,一定要顶住这些压力,实事求是,走出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网址:http://www.gsgdyx.com/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从择校看基础教育治理失误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从择校看基础教育治理失误

北京职校首次出现冰雪专业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