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招生季,活脱脱一个大片季,有“潜伏”,有“无间道”,有骂战,有肉搏战,可以统称为“无间道式招生肉搏恶战”。从清华北大的顶尖级PK,到各档次高校的捉对厮杀,借助网络舆论场,直白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众声皆斥“斯文扫地”,但光靠口头批评,显然无法制止荒唐。那么,终结“无间道式招生肉搏恶战”靠什么?其实答案就三个字:靠改革。如何改革?关键是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面对乱象,自主招生是前进还是后退?
无间道式招生肉搏恶战”是源自自主招生过度了?还是自主招生不够深入?这是道选择题,也是道必答题。有人举出“当年”的例子,试图说明自主招生本身有误,没有自主招生的年代里,就没有这些恶战。这是“因为改革进程中暴露了新问题、就一棍子拍死整个改革”的陈旧思维方法。
毫无疑问,自主招生改革还远未到位,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和录取方式的改革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回退。当前的乱象,恰恰说明各高校在还没有在招生环节真正“自主”,仍被相对传统的“单一分数”、“投档限制”等束缚,部分学校不得不开启恶战模式。只有相关改革继续坚定深入,才能给各高校创造真正比拼综合实力的平台,而不是拥挤在狭窄的“凭分哄抢考生”小道上。
二、终结恶战是靠舆论声势还是靠精准改革?
随着恶战乱象被一一揭开,很多媒体、网友发出愤而谴责之声、奚落嘲讽之声。这种舆论声势有作用,但因为大多是从道德层面、价值观层面的反思和批评,虽然大有裨益,但并未触及关键。不免令人担心,是否会声势一过,说说而已,一切照旧。乱象频出之际的关键,是按图索骥地找到改革出路,细化之,落实之。当前的舆论声势,只是在为深化关键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9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是这张“图”。《意见》开篇第一段话里就提到,“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这就是现阶段看得见、摸得着的终结“无间道式招生肉搏恶战”的出路。这也是很多国家高校招生录取中行之有效的通行方式。
三、招生录取机制改革是大而化之还是“从严从实”?
然而,仅仅这一段话被写进白纸黑字的文件里,还不等于改革能够顺利起步。这段话还急需更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那“创造条件”、“推进并完善”的措辞之下,还需要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今年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改到深处,切忌大而化之,而要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严密、落实措施充分体现务实,从严、从实。国务院在《意见》中要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抓紧”二字,赫然在目。当下的“无间道式招生肉搏恶战”,是从反面,勾勒着这两个字里的紧迫感。
终结招生乱象——不仅要“治” 更要“改”
显然,改革之“球”,此刻就在改革责任部门的脚下。踩球不踢是“不作为”,甩脚瞎踢是“乱作为”。除了严查严惩当前的违规者,还要抓紧确定具体战术、迅速开启改革模式——这才是“积极有效作为”,才能尽快终结恶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