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大学曾开设少年班,现今都基本停办了。而少儿班、超常班、天才班之类在中小学开设的“神童班”,却方兴未艾。每年高考揭榜,总有超常少年脱颖而出。有媒体报道,一些家长让孩子报少儿班的原因在于,希望孩子用 4 年时间完成8 年学业,不用经历痛苦的“小升初”和中考,可以直接参加高考。
神童培养的升学考试取向,给“神童班”带来了先天不足。从相关报道来看,其选拔模式主要基于智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主要是强化智力训练,满足家长上重点、考名校的功利期许,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智商,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神童班”之类的培养模式却过于重视前者。
在美国,公立及私立学校开办“天才班”、“神童班”已有很长历史,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神童”选拔上,美国的“天才儿童”,不仅需要智商高、学业成绩优秀,还得有知识面广、创造力强、领导才能高、思维活跃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有较大自主权,不同地区的“天才班”差异较大。美国人认为天才儿童在品德上要有突出的表现,比如拥有同情心、 正义感、道德心,这些正是我们流于口头说教,而实际上最缺少的东西。
可以说,北京八中此次延长“少儿班”学制,加强人文教育,强化综合实践,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与美国全面发展、能力为重的“神童教育”相比,我们不仅要扭转重智力、重升学的取向,更要放慢教育的节奏,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成长成才全面布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