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构建与社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5-12-28 12:01:59

浏览量: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今年5月,国家已经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其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了确保这个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来支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应该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端人才?我认为,大学首先应该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特色,认真思考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逐步分解目标,明确采用什么样的培养体系,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总而言之,大学要构建与社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始终认为,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无论搞体制机制的改革,还是搞质量标准的研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检验大学是不是完成了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看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给自己的定位是“基础研究方面领先世界,在人才和创造力方面领先世界”,它的落脚点是在人才上,目标是领先世界,这是高水平大学给自己的合理化定位。美国工程院《2020年工程师:新世纪学发展的远景(2004)》中提到:“工程师必须理解领导力的原理,……高超的领导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坚持很高的道德标准,并且培养职业主义意识。”这些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当前,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高校脱离社会现实,过多地关注学校排名、论文发表,却对人才培养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而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以人为本。我们更多是在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将大学封闭起来,和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大学对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很少,更没有关注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工作岗位的需求,这就会导致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等,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要做到高校与社会的接轨,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校长到教师都必须要以学生为本。高校领导要经常问问院长、系主任们,至少学院应该清楚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每个专业采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支撑,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具备、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能力;甚至每个老师都应该知道自己讲授的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然后,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让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等全面提升,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最近西安交大联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目的是为了通过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确定未来社会发展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因为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而要研究标准就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深度 模式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贫困生交吃请“份子钱”谁该脸红?

为何不让“麻雀学校”飞起来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