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筹措的渠道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不但实现了教育经费占GDP4%的要求,而且还通过增加科研投入等其他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客观地说,政府在公共财政分配中尽了最大努力,但教育发展需求巨大,单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发展优质教育的要求。二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资本投资成为社会产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15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5.7万亿元。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是扩大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之举。
实现教育开放发展,涉及教育内外诸多方面,首先要扩大系统内部的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我国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类型之间互动往来、资源开放共享比较有限,即便在相同层次和类别之中,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也较低,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发挥应有效益。加大教育系统内部开放,促进不同教育机构之间在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方面的共享利用,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庞大的教育规模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支持,国际经验表明,教育系统规模越大,越要落实教育治理改革,建立有利于社会资源持续投向教育的体制机制。我国改革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但这还不够,距离“十三五”规划要求的“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尚存在诸多阻碍,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又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扩大教育开放,必须消除各种阻碍,拓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渠道,同时建立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和机制。总之,要主动对社会开放,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社会分享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
今天,中国教育与全球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联系如此紧密,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开放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更是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一路一带”战略是经济战略,也是教育战略。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大胆引进来,加强我国教育与世界各国教育的互通互利,拓宽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渠道,推动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共享,为我国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拓展教育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开放是手段,发展是目标。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是新时期保障、丰富、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和配置的必然选择,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