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所百年名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启动重大改革--压缩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大力提高通识课质量,并专门打造高水平通识课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这一问题是清华大学在此次教学改革中的焦点,贯穿了教改《意见》的始终。
不难想象清华大学推出此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从酝酿到发布,清华的教学改革历时2年。清华校内的一份报纸说: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大后清华大学就开始酝酿全面深化的教学改革,直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清华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形成了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主要思路。
对于这次教改,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力解读说:整个教改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从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老师不仅要注重教什么,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什么,学深比学多更重要。”他也提到:“改革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课程,而观念的改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清华教改的序幕刚刚开启,百年清华将怎么实践这次教学改革中确立的培养理想人才的目标?这注定是一次充满挑战而又值得探索的旅程。
改革背景和挑战
改革的背后是各种大环境的变化。对于清华学生来说,无疑是全国高校学生中质量最好的那一批,但他们可以从大学四年中学到什么?除了课程、知识之外,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确立?视野如何开拓?这都是此次教学改革试图回答的问题。
陈吉宁校长在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式上做了针对教改的重要发言,他在大会上数次提及“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他觉得,与国外大学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相比,国内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全球化的视野,而这种视野对一个学生、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清华大学教学改革的背景,陈吉宁总结了几点。第一,全球化深入发展。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各种联系日益紧密。未来的人才要具有全球视野。第二,人类社会深刻转型,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导致人才的培养方式不同。第三,现在正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阶段,未来的人才应具备怎样的价值观和能力、知识结构才能与之匹配?第四,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其中一些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未来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催生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各种变化对清华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陈吉宁提出,目前“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关心的往往是眼前的、当下的问题,而对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对颠覆性的学术研究和技术突破不愿意或不敢投入。”二是如何在社会深刻转型的形势下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清华要培养的不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而是具有领导力的未来社会引领者、开创者、建设者。避免人生目标的功利化、庸俗化,是学校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三是如何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方面有所突破? 陈吉宁提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要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而不是替学生设计好路径。如何改变现行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大量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严峻挑战。”四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是这次改革中的重点。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清华大学 教学改革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中铁二十局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机械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5年招生简章 地铁 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