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专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王贺军
近年来,中印贸易和投资合作持续稳定发展,川资企业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有所作为?印度投资环境怎么样?3月中旬,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王贺军在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表示,未来,中印之间还存在着无限商机。
制造业合作潜力巨大
华西都市报:在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后,印度官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王贺军:官方还算积极,印度新总理访华也确定了建设孟中印缅的一个倡议。印度方面现在也想推动他们的东向战略,东向战略实际上就是加强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联系,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际上跟他们的东向战略是相符合的。印方也派出代表积极参加了联合研究,但是总体来说,印方的推进速度要慢一些。
华西都市报:您觉得中国商人和企业在印度市场有哪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呢?
王贺军:印度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需要发展制造业,可是制造业的比例很低,大约占16左右,而我们国家现在很多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特别是一些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面临着要转移的压力,双方合作的潜力很大。无论是钢铁还是建材、电力,都是我国产能过剩的。要发展制造业,还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也是长期制约印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铁路、公路、码头、港口、飞机场等方面,我们都有广阔的合作余地。
印度市场逐步开放
华西都市报:在未来一段时间,印度对中资企业的投资环境会不会有一些变化?市场会不会更开放?
王贺军:我想要发展的话,改革开放是必须的路径。可能印度现在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他们以中国为榜样,推动各个方面的改革,改善环境,包括一些环保的审批都在进行改革。当然,一些体制和一些社会习俗,还有一些观念的改革,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
印度政府雄心勃勃,我们看到了他们改革的决心,这个有一个过程,包括中国的改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是印度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通过国际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发展它的经济,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印度对中国还是有一些特别的限制,像大型的基础设施,比如港口、码头,这些基础设施还是限制挺多,说明两国的政治互信还有待加强。中印两国是大国,也是邻国,只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这一条路可走。在经济交流方面,两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双边贸易十几年翻22倍
华西都市报:最近几年中资企业入驻印度的速度是不是相较往年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王贺军:是的,中印这几年发展还是蛮快的,我们2000年的时候贸易不到30亿,有29亿美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1年达到了739亿,过去两年贸易有所下降,但是2014年又突破了706亿,保持了印度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十几年翻22倍是很不容易的。(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www.gsgd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