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一年来的“全面改薄”工程效果到底如何?《专项督导办法》将从哪些方面对这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进行“全面体检”?
教育现代化的“兜底工程”
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中心学校,学生姚光利和其他730个学生住进了新建成不久的宿舍,告别了原来一到晚上就把课桌拼起来,教室变成“大通铺”的日子。如今,每个宿舍放置4张上下铺,住宿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变化远不止这些——班班通建设实现全覆盖、学生淋浴房得以新建、音体美科学实验兴趣课程开始普及……
最让张村镇中心学校校长江威振奋的是,县教育局还新派了12位优秀教师交流任教。他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条件几乎与县城的学校不相上下,一些转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这里。”
按照建设规划,到2018年年底,张村镇中心学校将有33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1000名寄宿生,教学及辅助用房将达9200平方米,并配有卫生室和图书阅览室。
包括利辛县在内的全国77%的县已经被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田祖荫介绍,工程总投入将达5227亿元,覆盖学校达21.8万所,涉及校舍面积达2.2亿平方米,购置教育仪器设备约1066亿元。
“全面改薄”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落后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助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兜底工程”。
专项督导保障效果落地
“全面改薄”涉及范围之广、工程量任务之大、组织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表示,切实把“全面改薄”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成为《专项督导办法》的实施目标。
农村偏远地区是否保留了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孩子就近上学;城镇化过程中新形成的小区是否同步建设学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学校选址是否安全,都将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而是否一人一桌椅、一人一床位等国家明确的20项“底线要求”,也是衡量“全面改薄”效果的依据。
此外,包括各地“全面改薄”的进度、投入、经费安排在内的进展成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和公开公示四方面内容将作为督察重点。其中,《专项督导办法》中单设“公开公示”一款,反复强调全方位向社会公开公示。
何秀超要求,项目计划、资金投入、进度安排,做到逐县逐校公开,接受学生、教师、家长的监督,“确保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引入第三方评估
日前,甘肃省教育部门统一购置的2.6万套教育信息化设备、60万套课桌椅,以及10万余张床陆续到位。“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内容已经覆盖了该省所有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在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看来,“监管和使用好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是‘全面改薄’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该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制,日常监督、动态监测相结合,“把进展成效作为督导的核心”。
王嘉毅介绍,该省的第三方团队由项目管理、基建、教育装备等方面专家组成,对项目全过程开展监测和绩效评估,已经完成对88个县市区已完工项目、开工在建和完成招标项目全覆盖实地核查。
甘肃省这种做法在《专项督导办法》中得到了体现。
除官方督导评估外,《专项督导办法》规定“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参与评估,参与应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方式,获得全面准确的有效信息和评估结果”。何秀超表示,这是首次在教育督导部门“督政”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将进一步提高督导评估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距离专项督导正式实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何秀超介绍,接下来还将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专项督导办法》实施细则,完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各地项目实施进展。同时,根据督导情况,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以保证督导地方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如期完成年度实施计划”。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