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假学”、“假会”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教师提前一天布置了预习,下发了预习提纲,第二天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所有人都能对答如流。事实上,只有部分同学按照要求预习了,另外一部分同学只是在复述课本上或者其他同学的答案。另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问题或者出示了当堂检测题,有些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把事先在课本或资料中找到的答案念一遍,其实一点也不理解。还有一种是有的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他们看似都做对了,其实一点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就拿第一种表现来说,教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据此进行二次备课,确定课堂讲解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只是抄袭了课本或其他同学的现成答案,那么反馈的学情就是假的,教师的课堂讲解就失去了针对性。要么过难,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要么过简,进行一些重复无效的讲解。
同样,课堂提问、检测以及课后作业,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诊断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如果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或者亲自做作业,那么教师很难知道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从而失去了反馈矫正的意义。
解决学生“假学”、“假会”的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向学生讲清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教给学生预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乐趣。
二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课下自主学习,刚开始时教师要亲自监督,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预习任务。一段时间后,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教师通过小组长及时掌握自主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当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是要强化责任心,真正为学生的学习负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陶冶情操,如果学生当堂所学知识都掌握不了,时间长了会越来越跟不上学习进度,所谓的“差生”也就这样产生了。对于学生的“假学”、“假会”,许多老师并非不知道,只是害怕耽误上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比如,某些历史老师把检查学习效果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并不重要的环节,明明看到学生抱着课本念现成答案,却不加以制止。让学生会学并且学会,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