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语文课有两样基本作业——普通语文作业和作文。每次收来作业,我先审书写,将书写有问题的退回去让他们重做。这样坚持抓,一般半个学期后,学生的书写态度就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我也时时给学生做一些书法指导,倡导学生课外习练毛笔书法。
随着一届届的学生入学又毕业,我发现学生的写字状况是“一茬不如一茬”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了基本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的常识,有的学生写一个“口”字就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画一个圈,写笔画复杂一些的字则是从四面乱往一起拼凑。有的学生写一篇作文,只要你仔细看,几乎就没有一个完全工整的字。都已经是初中学生了,你要再从“撇、横、横、竖弯钩——毛,毛主席的毛”教起谈何容易。因此,我一如既往地抓学生的书写,效果却是越来越差。
后来,学校推行“模式化”教学,课堂教学要用“导学案”,“导学案”要由教师收交、批阅,原来的语文作业便取消了。我过去一直把语文作业当作学生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作业的第一个题一般就是写字题。现在的“导学案”却是事先打印好发给学生的,学生只需“填空”,而且每人每次就发那么一份,因此不管书写多么不成样子你都没法让他们重做。于是我无奈地感叹,想抓书写,却没有抓手了。但没有抓手也不能放手啊,否则学生都不会写字,还谈什么“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呢?我就在每周的语文辅导课中专设了一节写字课,给学生做些指导,然后就让学生一笔一划地练写字。
与此同时,教师的书写能力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在一所学校里,会正确握持毛笔的教师越来越少,能写一笔拿得出手的硬笔字的教师就更少了,甚至,在课堂上不规范地写字或者直接写出错字的教师屡见不鲜。而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师的“书写”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敲键盘”,于是书写问题就更难引起人们的关注。
两年前,教育部发出了一个关于加强学校书法教育的通知,被人们称为“书法进课堂”。当时我曾向我所在的学校申请,开设书法课,我来给学生教书法。但两年过去,我这个申请仍然没得到答复。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教师都写不好汉字了,而对于真正的书法艺术,连基本的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我经常想,一个中国人连汉字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延伸阅读: